2022年上海中考是特殊的一年,是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加统一招生相结合的第一年;也是自招、名额分配录取放在中考之后进行的第一年。
大家第一来看看市重点高中各招生途径的录取比率状况
非常明显,名额分配综评录取成为了市重点招生的主要渠道(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60%-65%),名额分配比率增加,普娃进市重的机率将会提高!
今年初中三年级考生作为该招生计划推行的第一年,没历届经验参考。只能维持观望、探索。可以确定的是:中考综评现在已经明确,不进行任何学科类测试。所以,这50分不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
各位同学面临的问题非常简单,综评面试想选拔什么样的人?
答案也非常简单,面试不是选拔最棒的人,而是选拔比较合适的人。适合什么呢?适合这所学校、适合与同学相处、适合以后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虽然初升高综评第一年大家没往年的考试真题做参考,但所有面试的逻辑都是一样,要表现好,就要努力争取一种平等的沟通交流模式。
高中怎么样通过面试选拔学生?逻辑非常直接,什么学生会在三年后的高考考试综评当中有潜力,大家就尽可能选拔如此的学生。
所以大家可以从以往的高考考试综评面试当中吸取一些经验。
不少高考考试综评当中的高频题都可能在初升高综评面试当中出现。让大家看一个典型的复旦面试现场案例
ROOM 1 严肃的中年男教授
为何选经济/经管?这个问题有好好筹备。个人兴趣;市场变幻莫测,经济活动无处不在,学习经济/经管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转,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智地参与经济活动;家庭成员中有从事金融行业的人…)
去过什么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哪儿?为何?
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近期看的书?(常规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灯塔》,然后大致讲一讲情节和我们的技巧领会)
喜欢的历史人物?为何?(这是个非常常规非常常规的问题,但我就是忘记筹备了)
这个案例当中,考生并没被需要自我介绍,当然自我介绍是需要筹备的,但未必会直接用上,不过筹备过程等于对自己的梳理,从而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各种提问。
大伙可以看到,为何选XX专业是高考考试综评的高频题,在初升高过程中不涉及专业,但涉及学校,还有课外活动的兴趣方向比如体育、奥赛、艺术、社会实践等等,这类都可以提前筹备。
考生或许会被问到为何选择大家学校,大家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怎么样讲解。比如考试报名华师大二附中,或许会被问到什么是卓然独立;考试报名南模,或许会被问到什么是青锋,等等。
假如你报了这所学校,但连学校的网站都没浏览过的话,非常难叫人相信你对学校真的有热情。
其次,面试老师可以通过与你闲聊各式各样的问题来探测一测你是不是是一位勇于交流、勇于打开心扉、充满正能量的学生。
通过询问你关于不同问题的看法,来探测一测你的逻辑表达和思维深度。这类都没办法事先筹备,因此平常就要培养多考虑,多与父母进行“饭桌闲谈”的习惯。
ROOM 4 比较健谈的中年男教授
(一边回答一边了解地看到他在打分,若无其事地继续说)
简单地介绍下自己(说的过程中被打断然后提问)
喜欢的学科?为何?
我们的缺点?
失败的历程?
最喜欢的城市?为何?
讨论了下社会公平的问题:贫富差距、教育资源分配。(用到了查新闻时看到的学区房的事情)然后还被问到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
中考综评虽然不考学科常识,但可以询问你的学科兴趣和有关的事情,还可能衍生出很多关于学习的话题,因此可以去筹备筹备。
同时应当时常审视自己,深思我们的优势和弊端和以往印象深刻的历程,这类都可能成为面试的谈资。
除去从高校综评探寻想法以外,还可以从以往各高中的自主招生面试的内容当中探寻线索。
自主招生面试有时会出现一些很灵活的手脑并用问题,比如建平就过去需要学生用橡皮泥捏出细胞的样子;复旦附中曾需要学生用电池、小磁铁、塑料叶片、钉子做成一个小电扇,考察的是怎么样形成电流与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动手实操。
自主招生也会出现关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比如
你想象中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最期望你在高中日常收成什么?
在学校,天天中午由于三个年级同时下课导致饭店拥挤,排队很长,也会导致集体“奔饭”的混乱情况,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非常显然,这类问题也是多维度考察,有些可以筹备,有些则需要要看临场应变。因此,比较适当的方案是筹备可以筹备的,然后通过肯定的训练来提高临场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