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初高中下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今天和大伙推荐一下备战“双减”之后的首次大考的策略方法。
一共有七条,前三条是策略层面的,后四条是战术层面的。
01
学得好和考得好其实是两回事
期末备战的最后时段,一周的时间备考5-9门科目,试图花时间复习一轮已经来不及了。
假如有的常识一个学期还没掌握,或是学得似是而非,就不要指望用最后一周的时间掌握了。
即便你感觉经过复习,好像学会了那些常识,也只不过知道了皮毛,遇见稍微变通一点的题,还是会做不出来,或者做错。
因此,在最后半个月,尤其是最后一周,就不要学习新的内容,或者复习那些自己很难学会的内容。
对自己一学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要有正确的认识,特别要戒除贪欲。
不少人学的时候没钻研进来,指望最后出现奇迹,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段时间要保障的,就是发挥出水平。
假如你平常的水平是80分,期末能发挥出80分就很好了,虽然你可能偶尔考到85分,但千万不要对这种偶然的超水平发挥抱有期望。
80分的人,非想要发挥到85分,就好似可以挑100斤担子的人,非要挑120斤的担子一样,除去把我们的身体压垮,没半点好处。
就我一个人而言,若是90分的水平,考试大概发挥80%~85%,即使正常发挥了。
因此到了考试的时候我就认命,能考多少是多少。
从我在过去几十年见到的考试状况,除去个别的特例,大多数人都是原来什么水平,最后还是什么水平,不会好到哪儿。
但假如发挥不好,80分水平的人考成70分,可是大概率事件。
结合这两条,最后这期间的方案就是争取考好试,发挥出正常水平。
02
拟定适合的得分策略,保住西瓜
任何考试都有不少送分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送分的题目数目会有差别。
对学霸来讲,90%都是送分题,对普通学生来讲只有60%是送分题。
但不论自己是什么水平,那些送分题都是应该得到的西瓜,需要要100%地保住。保住95%,甚至99%都是不够的。
送分题丢分,自己要感到丢脸才对。
不少人送分的题目丢分了,然后简单地归因于粗心。
将缘由归结到粗心是一种极不负责任,又很愚笨的想法。
粗心的背后有非常深层次是什么原因,不理解这一点的话,不只一辈子考试考不好,工作也做不好。
具体到考试,粗心是什么原因包含如此几个:
a. 基本内容看上去简单,其实根本没学会好。因此,趁着最后一周的复习时间,赶快把这类内容补一补。
b. 题目本身就看错了或者理解错了。不少学生看题目时不上心,想当然,根据我们的先入为主的理解去做,而不是根据它的意思去做。
c. 做题方法不对,这一点大家在下面讲战术时仔细讲。
保住了送分题,就保住了根本。
下面的问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真做能做出来的,另一类是如何做也做不出来的。
对于大多数人,最后一类问题就不要花时间做了,争取把努力一下能做出来的做好。
当然,对于那些力争满分的学优生,目的是一分不丢,就不可以舍弃任何题目了。
但,学优们也应该了解,虽然丢分常常是最后1-2道难点,但前面容易的题不小心丢分的状况也是有些。
对于绝大多数每次考不了满分的同学,反正每次总要丢分,就不要试图去做出所有些题目了。
03
各科都要有一个适当的时间分配方案
虽然平常学习时,要把每门课学好,但在最后复习时,只能是哪门课容易突击得分,就把时间花在哪门课上,而不是简单地在成绩不好的课上多花时间。
举例,有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花了不少时间,但还是学不好。
假如期末复习把主要时间放在根本没学了解的电磁上,可能的收成可能只是,考试碰到原题会做,题目换了坎肩,仍旧不会。而且,其它需要记背的科目,由于根本没时间背,也得了非常低的分数。
此时,建议把物理该得的基本分得到就好了,把时间省下来提升其他课程得分吧。
04
做题时要有一个好的习惯
我批改考卷时发现,有的试题涂得一塌糊涂,最后题也没做对。
即便我有心花时间读他的解答,给他部分分数,也未必能找到头绪。
答卷写得一塌糊涂,有的时候是做题人自己思路混乱,但有时候是着急,平常培养的不好的习惯。
这种着急的做法会害了自己,考试时会把本来能做好的题目做错。
大考试前最后这一周,假如做题习惯不好,可以改一改。
比较容易多出十来分,比如何辛苦复习都管用。
05
考试时不要恋战
虽然大多数考试题子是从易到难,但每一个人对各部分内容学会的熟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中间卡壳是常有些事情。
遇见中间卡壳的状况,坚决跳过去。
不少人,尤其是好学生,总期望自己做题一帆风顺,中间每个问题都可以经过考虑而解决,一口气做到最后。但,再好的学生也难免有遇见麻烦的时候。
我一个人高考考试时就遇见那种状况。
我那次数学考得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考得不好的科目。
那次虽然题目有的难,但策略上的失误是真的致使我考得非常差是什么原因。
我的数学高中三年一直很棒,而且我还是数学竞赛生,因此我感觉,高考考试数学题不可能出我做不出来的题。
但这件事偏偏发生了,而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试图形解析决一道卡壳的题目。
最后的结果是让我没时间完成后面容易的题目,最后发挥很失常。
从此将来,我考试从来没再恋战过。因此,也就没再出现发挥很失常的时候。
有时候,一个正确的目的设定非常重要,而好的策略则是围绕这个适当的目的拟定的。
06
理科考试要检查
对于理科考试,要解决所谓粗心的问题,下面三点非常重要:
1. 第一遍做完后,检查的时候不可以简单地根据做题的思路再来,如此会陷入惯性思维。
第一遍假如做错了,检查时用同样的办法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并不大,由于人会有先入之见。
最好的办法是交叉验证。
譬如解方程,得到解之后,必须要带回去验证,不要看着我们的步骤再解一遍。
2. 每一步都要问一下写的那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
有些人做物理题,前面写的是25,后面抄着抄着就抄成了23。
写23时,要问问自己这个数是从哪儿抄来的。
还有些人一着急会写出2+3=8,看到8,要问问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 使用知识判断。
有些人解三角形的三条边,算出来是4、5、10,然后就交卷了。
得到这种答案,要问问自己如此三个长度的边能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需要大于第三边)。
07
文科假如答不上来如何解决
不少学生在做文科答卷时,喜欢密密麻麻地打字,觉得看在自己“没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老师会给自己一些辛苦分。
但,答卷天马行空,车轱辘话来回说,不简明扼要,没编号,没逻辑顺序,没分门别类,那样你写得越多,说明你心里越没底,说明你脑子里一团浆糊。更糟糕的是,让老师从一堆字里耐心挑出得分点,实在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有一位高考考试阅卷组的负责人说过如此的话,文科的问答卷,完全依据要素给分,要素扔掉了,回答再长也没用。
为了追求高分,与其密密麻麻写“论文”,不如整理好思路后罗列出几个要素。
最后还有一条建议,最后这一段时间,要保持平时的生活习惯。
虽然大家都说考试前要放松,但假如你是一个天天学习都非常紧张,而且形成了自己步伐的人,可以继续这么做。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到了最后,给孩子一些特别的关注。
譬如,晚上出去遛弯的不去了,呆在家看着孩子复习;平常晚上不给孩子加餐,考试前每晚给孩子炖补品,撑得孩子晚上睡不好觉。
这种所谓做好孩子后勤工作的做法,除去给孩子增加重压,没半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