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

   日期:2025-01-31     来源:www.yipinnv.com    浏览:536    
文章简介:学好语文 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丰富阅读活动的拓展,让孩子们打开了认知外面的一扇窗,可依旧有父母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感觉孩子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能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

学好语文

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丰富阅读活动的拓展,让孩子们打开了认知外面的一扇窗,可依旧有父母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感觉孩子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能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样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难持续,阅读也变得被动起来。其实,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快乐参与中培养阅读习惯才更要紧。

很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历程时,总必不可少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一年级开始,至小学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辞,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国内当代着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念书的人,其视线势必开阔,其志向势必高远,其追求势必执着。也就是说,多念书,不只能使人变得视线开阔,常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备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国内着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这样,大家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常识,通过阅读,大家可以跨越时空,知道古今中外的事情。大家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

不只这样,多读课外书还能提升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如此说,但凡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由于大家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办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有哪些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领会到。

总之,一个人培养了爱念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假如一个人养不成念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比较容易寂寞,比较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不同年龄的孩子合适读什么书?

由于不一样的年龄有不一样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不同,所以专家觉得:

低年级的儿童,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由于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父母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喜欢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缘由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自己身上。大概是父母选的书不合适孩子看,二是选的书困难程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父母替孩子选书时应该注意

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以后创造力的进步有好处。

书尽可能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如此孩子非常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收获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假如父母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非常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念书的兴趣。

别错过阅读重点期

国内"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丢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掌握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才让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着装、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职员运用各种办法对她教育、练习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IQ。

"猪孩"都是从8岁让人发现、拯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她们恢复"人性",她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缘由就是错过了学习的"重点期"。

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含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什么技能先发育,什么技能后发育。假如父母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什么大脑技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当令推行教育,则成效就要好的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重点期,再对孩子推行教育,成效就要差很多。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例子:二战时,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了路。他只好一个人一人,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能力,缘由就是,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没错过受教育的那些"重点期"。

做为一个称职的爸爸妈妈,在教养我们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重点期,很好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点期。把握住了"重点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重点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

孩子有什么重点期呢?

感官重点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知环境,知道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察看、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形象视学进步的重点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进步最飞速。这个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个时候,除去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线。

音乐才能进步的重点期(3-5岁):假如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绝对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重点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语言重点期(3-6岁):这时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重点期,这时,爸爸妈妈要常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习外语的重点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重点期,假如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学好。

秩序重点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道、做到有规矩的重点期。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与孩子打造明确的生活规范、平时礼仪,练习他们培养自律的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社会规范。

想像力重点期(2-8岁):这个时期,父母要让婴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念书。在积累了肯定的常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父母轮流讲故事,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文化敏锐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婴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国内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要。因此,这个时候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筹备同意很多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很多孩子,很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爸爸妈妈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含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要。假如这时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譬如捣乱、多动等。很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问题,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进步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锐期;5-7岁,应该进入很多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历程了婴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打造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个人在其一生中,因为生理、心理、教育的进步,存在着一个最好阅读时期,假如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很多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导致很难弥补的缺憾。这个时期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讲,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一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爱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依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规范,一个人一生中奠定生活观、价值观、常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很多阅读,在10-14岁(即四年级至初二)不到五年的时间。因为教育条件和个体条件的不同,这个时间有些人长一些,有些人短一些。由于小学四年级孩子已经拥有了肯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本的阅读;而到了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各学校又为了中考常见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目,没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重压,也没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假如学生学会了高效的阅读办法,阅读了很多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本,就为他以后的生活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生活目的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