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身体发育时期,处于一个生活观、价值观的要紧形成时期,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从事初中生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已有十五年的北京立新学校校长曾军良却发现,在这一特殊时期,自己所接触过的约百分之六十的父母存在紧急的教育办法问题,这类落后的教育办法,致使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不断出现矛盾冲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他觉得,当代初中生父母应倍加看重、深思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家庭教育问题,注意树立新的理念,运用新的办法,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助一臂之力。
“三个法则”需要用心领会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爸爸妈妈应学习教育、了解教育、理解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快乐与幸福尽到我们的责任。这是曾军良一直坚持的一个看法,由此,他提出了父母需要要用心领会的如下三个法则。
根雕法则——赏识孩子
根雕就是用树根雕成的艺术品。曾军良说,树根丢在荒野中是没用的,但艺术家拿到树根却从不把它们看作是废物,而是努力发现各自的特征、优点,然后把它们雕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他强调,其实每一个孩子就像一颗颗树根,都有我们的专长,父母应该像艺术家一样,积极探寻自己孩子的优势,把他们“加工”成有价值的艺术品,而不是整天给孩子“贴标签”,张口就是“你如何这么笨啊,其他人都掌握了,你还不会?”
情感法则——鼓励孩子
人是有情感的,何况是父母和子女之间。饱含情感勉励孩子,总是会起到意料之外的成效。为此,曾军良讲了如此一个故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另外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内容是出一道IQ测试,然后让一个班中的六名学生来回答。测试完毕之后,他们根本没评卷,过了几天,罗森塔尔就对这个班的任课老师说,班里的A、B、CIQ最高,以后有进步,D、E、FIQ最低,以后没期望。大概过了八个月,他们又来到这个班,老师特别高兴地告诉他们预测的结果很准确:A、B、C都在进步,D、E、F都在退步。罗森塔尔就告诉老师说,他们事实上是用谎话证明一个真理:老师总会携带一种情感去看待学生,对有潜力的A、B、C充满期望,由于专家说他们聪明,即便有了退步也相信会好。而对D、E、F不抱期望,由于专家说他们不可以,即便有进步也觉得是暂时的。老师有了这种情感,在言谈举止中会流露表达出来,使学生失去自尊,从而退步,丧失信心。“推而广之,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父母,记得千万不要吝惜你的鼓励!”曾军良提醒道。
态度法则——温暖孩子
在孩子面前,很多父母总是以强者的姿态自居,觉得不打不骂不是真的爱孩子。怎么样让父母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问题所在,曾军良引用了一个印度的故事:有一个人脾气特别暴躁,常常伤害身边的人,老想改变这个问题总也改不了。他就请教他的爸爸该怎么样改掉这个问题?爸爸给他出主意说,但凡发一次脾气你就在木板上钉一颗钉子,提醒自己,过了一个多月后,他开心地告诉爸爸,他已经好几天没发脾气了。他爸爸又说,为了巩固你的成绩,以后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过了一个多月,他跟爸爸讲已经把所有些钉子都拔掉了,他爸爸特别高兴,夸赞他说,你终于改掉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但他的爸爸接着拉着他的手走到木板前,指着木板说:“钉子虽没了,但钉子的孔还留着呢,这说明假如伤害一个人的话,即便你做一点抹平的工作,最后伤痕也会留在他的心上”。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就是要让他们了解,对于十多大岁数的孩子来讲,平等、交流、交流的态度会让孩子感觉温暖。反之,在一个充满强势、责骂和伤害的家庭中,即便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但过去的委屈、伤痛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消退。”曾军良讲解说。
别小看这十个“一分钟”
爸爸妈妈之爱是一片汪洋,可供孩子畅游一生;爸爸妈妈之爱是一座矿藏,可供孩子开采一生。对文学颇有研究的曾军良把爸爸妈妈对子女的爱作了恰切的比喻。他进而强调道,鲁笨的爸爸妈妈,每天呵斥孩子;明智的爸爸妈妈,每天告诫孩子;杰出的爸爸妈妈,每天启发孩子。要培养幸福、开心的孩子,父母不可以少了这十个“一分钟”:
一分钟接触
爸爸妈妈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地方就越高。爸爸妈妈应该注意摸摸孩子的头部、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爸爸妈妈与子女的亲情,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一分钟倾听
不要一直让孩子听自己说,爸爸妈妈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重视有效的对话与交流,如此可以更好地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一分钟游戏
初中生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成人,通过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游戏,可以增进与孩子的情感,提升孩子的生活情趣,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开心的生活。
一分钟矫正
孩子有过错的行为必须要矫正,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如何,错误的行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不可任其进步,不然积重难返。但第一要弄清孩子的错误或过失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其紧急程度怎么样再入手。
一分钟勉励
孩子出现过错将来,必须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进步的见地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引导孩子深思,以情动人,不断促进孩子的进步。
一分钟赞美
孩子身上总会有他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出色表现,抓住最好时期,进行赞美。
一分钟参与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办大事时,应该知道孩子的建议,这一方面有益于家庭好环境的形成,其次也是为了培养孩子考虑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
一分钟惩戒
孩子出现很紧急的过失行为,必须要进行惩戒,不然孩子大概蜕化变质,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爸爸妈妈要表明我们的态度,指出错误的性质,限时改正错误,同时爸爸妈妈对此表现出非常伤心的情感,引发孩子考虑。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一分钟示爱
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在惩戒他时,心里更难受、更伤心,让孩子了解:他是爸爸妈妈心中最心疼的人,自己今天出现紧急问题被惩戒,这是爸爸妈妈的一种责任,但爸爸妈妈一直是爱我们的。
一分钟期盼
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期盼中成长,这种期盼是具体可感的,譬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块一同描绘进步的蓝图、畅谈美好的生活理想;用鼓励的语言培养孩子的勤劳、勇敢的精神;用期盼的见地目送孩子上学等。
■ 有问有答
问:父母该如何说,孩子才爱听?
答:我觉得,孩子爱听父母的话第一是这话具备勉励性,有时甚至需要“正话”“反说”,引导孩子考虑,而不是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是糟糕的局面。如以一高中三年级学生连续打三四个小时的篮球后回家为例,冲动的父母可能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这或许会立刻引起孩子和父母的强烈冲突,反而使孩子的学习成效大大减少。正确的做法是第一从正面鼓励孩子在这样要紧的关头还能花这么长的时间来训练,说明他有耐力、可以吃苦,同时提醒孩子这类品质也可以转移到学习上,引发他的考虑,如此他的学习会愈加认真,成效会更好。
问:孩子在玩耍中破坏物品,父母是不是应该让孩子承认错误?
答:假如孩子是出于好奇而破坏物品,那样大家第一应该一定孩子的好奇心,下面,要引导孩子考虑,破坏了某件物品后,结果会如何,让他了解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而不是要孩子立马承认我们的错误,口服心不服。